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具有手段多樣、組織性強、涉案面積廣等特點,嚴重危害群眾財產安全。上海電信詐騙律師帶您來看看這四個經典案例,學習防詐騙知識。
案例一
保健要謹慎,詐騙陷阱套路多
看病養生是很多老年人關心的話題。很多不法分子打著看病、診治、保健的旗號,把目光投向了老年人的養老金。
最近,上海的謝女士報警說,她花了2.4萬元買的六盒醫療保健藥物已經過期了。據了解,謝女士看到一張廣告卡,說她可以免費為70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多功能手拉車和老年人步行鞋,于是她打電話給廣告卡。隨后,張教授為謝女士進行了基因檢測,分析了她發現的身體疾病,并告訴謝女士,購買他們的基因保健藥物肯定會痊愈。謝女士相信了,付了2.4萬元,得到了六盒藥。出乎意料的是,在得到藥物后,謝女士發現這些藥物已經過期了。
警方提示:老年人要正確認識保健品的功能和功效,不要盲目購買,如遇詐騙請及時報警!
案例二
一場戀愛被騙近400萬
不久前,小李通過相親網站認識了一名姓陳的男子。小陳知識淵博,幽默幽默,小李很快就喜歡上了他。小陳經常在朋友圈里發布自己豪華車。手表,外表也很英俊。小陳說,他希望和小李一起組建一個更好的家庭。小李很快墮落了,然后他們談到了甜蜜的網絡愛情。
在網戀戀愛的過程中,陳告訴小李,他有投資理財的習慣,讓小李跟著他投資,一定要賺錢。后來,他給小李發了一條關于基金投資的網站鏈接,說他有外國親戚,非常了解基金產品的內幕。男朋友說炒作,小李很興奮,根據陳的指導和控制,她多次匯款投資基金產品。早期,投資平臺的收入增長迅速。在陳的鼓勵下,她繼續增加投資,最終累計轉賬金額近400萬元。當小李再次登錄投資平臺,試圖提取收入時,他發現無論如何,他都無法提取現金,他也被男朋友屏蔽了。
警方提示:不要輕易相信網絡世界中陌生人的身份信息。面對花言巧語和甜蜜的誘惑,你必須堅持下去。特別是當對方提倡穩賺不賠、低成本、高回報等投資賺錢謊言時,聽聽,不要真的投資。
案例三
快遞丟失三倍賠償,小心這些詐騙陷阱
近日,浙江省樂清市的李女士在網上買了一套床單和被子,一名自稱是快遞公司的工作人員打電話說快遞在運輸過程中丟失了,工作人員告訴李女士訂單號、物品、姓名、購買價格等相關信息,并不斷向李女士道歉,賠償她三倍。
然后李女士點擊了工作人員發送的鏈接,并提供了驗證碼。出乎意料的是,我立即收到了兩條扣款信息,卡里的1萬元分為兩次消失!恐慌的李女士聯系了快遞公司,發現貨物仍在正常運輸中,李女士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警方提示:不要輕易添加陌生人作為朋友,不要點擊或掃描陌生朋友發送的網頁鏈接和二維碼,不要輕易向陌生人泄露身份信息和驗證碼。
案例四
假代購真騙錢
2020年3月,李女士在一個微信群中看到鄭發布了一段免稅店購物視頻,并請她幫忙購買。自6月以來,李女士讓鄭先后購買了5件商品,共計12萬多元。每次鄭在免稅店購物時,他都會和李女士一起確認產品的型號,這看起來很專業。后來,李女士的朋友告訴她,這些品牌包都是假的。為了消除疑慮,李女士拿去鑒定,但鑒定結果顯示都是假的。
根據李女士提供的信息,警方迅速鎖定了嫌疑人鄭某。經訊問,鄭某表示自己低價購買仿冒品,原價賣給她。
警方提示:對于采購產品,消費者必須擦亮眼睛,保持警惕,不要陷入騙子的陷阱。
上海電信詐騙律師解讀市民輕信冒 | 上海電信詐騙律師講述全職媽媽兼 |
上海電信詐騙律師解讀六種典型的 | 上海電信詐騙律師講述電信詐騙團 |
上海電信詐騙律師解答一般電信詐 | 上海電信詐騙律師解析交易平臺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