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調整工作在疫情防控中非常重要。在配合提供真實信息的同時,也要警惕犯罪分子以流調電話詐騙。近日,南京譚先生收到流通電話后,辛苦掙來的19萬血汗錢被騙。這是怎么回事?上海詐騙律師帶您看這個案例。
案例一
譚先生告訴警方,事件發生當天下午,他接到一個奇怪的電話,對方說他是一名轉移人員,說現在上海疫情嚴重,譚先生最近去了上海。譚先生坐不住了,他在家里從來沒有去過任何地方,更不用說去上海了。但對方不情愿,還報告了譚先生在上海的具體行程,并要求譚先生配合調查。為了證明他的清白,譚先生迅速問對方如何操作。
很快,兩人加了朋友,對方說他們凍結了譚先生賬戶里的資金,需要把賬戶里的資金轉到指定賬戶才能解凍。譚先生沒怎么想,按照對方的指示把賬戶里的9萬多元轉了過去。然而,沒過多久,對方突然表示,剛才發現譚先生還涉及300萬起詐騙案,需要核實譚先生賬戶里的全部資金。
此后,對方一直給譚先生洗腦,逐漸突破譚先生的心理防線,最終將其他賬戶的10萬元轉移到過去。第二天,譚先生越想越錯。他打電話給對方,無法接通。直到那時他才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于是立即向警察局報案。
案例二
巧合的是,住在南京市秦淮區的馬女士也有類似的經歷。4月1日下午,馬女士向秦淮警方報案稱,當天上午,她突然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表示,由于疫情原因,馬女士的快遞經過高風險地區,并詢問馬女士最近是否離開過南京。馬女士說,她一直被隔離在家里,從未離開過。隨后,對方提出賠償馬女士的快遞損失,讓她掃描代碼進入頁面填寫銀行卡號等信息,然后以操作失誤為由要求她填寫收到的驗證碼。最后,馬女士發現自己的銀行賬戶莫名其妙地轉移了1.8萬多元。
警方提醒
在疫情防控期間,犯罪分子將冒充轉移人員,謊稱受害人行程異常,或受害人通過高風險地區快遞,借此機會獲取身份信息、銀行卡號碼,誘使受害人轉賬。公眾必須保持警惕,不要點擊陌生的鏈接,更不用說向陌生人透露他們的財產信息和驗證碼,以防被詐騙。
上海詐騙律師解讀男子愛上了英國 | 上海詐騙律師講男子裸聊被騙23萬大 |
上海詐騙律師講述騙子太可惡冒充 | 上海詐騙律師解析警方抓獲涉案1 |
上海詐騙律師解析23萬人被騙了將近 | 上海詐騙律師分析有人冒充警察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