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來,瘋狂的ICO市場一直承受著監管壓力。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紛紛發聲,對ICO的異?,F象提出警告。據財新報道,ICO被定性為涉嫌通過非法集資。財新援引知情人士以及消息稱,一場本應于9月2日召開的區塊鏈盛會被一些有關管理部門(上海中國金融局)叫停。該會議叫停的背后,系監管問題已經對ICO做出了一個判斷,相關法律規范設計文件系統將于近期企業發放。上海著名刑事律師今天就來為您講解一下相關的問題。
一、ICO為何遭遇打壓?
ICO是InitialCoin Offering或Initial Crypto-Token Offering的縮寫,是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明而創新的一種新的融資方式。ICOS通常發生在區塊鏈項目的早期階段,資金主要用于項目立項和開發。由于IPO的監管不如IPO嚴格,ICO已經成為區塊鏈初創企業融資的最簡單方式,幫助以太坊等許多優秀項目獲得啟動資金。
最早的ICO于2014年起源于以太坊(Ethereum),在短短42天內以每一枚2.84元人民幣的價格售出了6000多萬個以太幣,籌集了31531個比特幣,用于支付以太坊項目的開發和服務。
跟著以太坊項目的勝利,時至本日,以太幣的價錢曾經漲到2300多元,昔時投資以太坊ICO的人賺得盆滿缽滿。以后,又有The DAO、Bancor等勝利的ICO項目,在極短的時間內招募少量資金。
因而從2016年開端,海內種種ICO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據國度互聯網金融危險闡發手藝平臺宣布的《2017上半年海內ICO進展情形呈報》,海內ICO項目數量今年以來呈指數級加速趨勢(詳見下圖),募集資金以2017年7月19日零點價格換算,折合人民幣總計26.16億元,累計參與人次達10.5萬。
措置非法集資條例來了,ICO在中國還能走多遠?
此中,充滿著少量圈套,一些人把開源代碼簡略地改頭換面,就拿進去舉行ICO,底子沒有實踐項目支撐。然后,通過虛假宣傳其代幣的升值前景等手段吸引不明就里的投資人購買其代幣,危害極大。
有人說,再好的貨色到了中國就會變味,這句話在ICO畛域再次得到了考證。
二、ICO是非法集資嗎?
銀監會近日頒布的《措置非法集資條例(收羅看法稿)》(下簡稱《條例》)第十五條第二款“以刊行或許讓渡股權、招募基金、販賣保險,或許以處置理財及其他資產管理類舉止、虛構泉幣、融資租賃、信譽分工、資金合作等名義籌集資金的”中,將虛構泉幣如許的商品與一系列金融活動相并列,第三款“以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種植養殖、項目投資、售后返租等名義籌集資金的”再次包括了ICO行為,突出了對ICO強化監管的意圖。
然則《條例》第二條規定:
“本條例所稱非法集資,是指未經依法許可或許違背國度無關劃定,向不特定工具或許跨越劃定人數的特定對象籌集資金,并承諾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的行為。金融管理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可見,上海著名刑事律師認為非法集資起首必須是籌集資金的行動,其次還要有許諾報答的行動。假如ICO的過程當中,出售方做好風險提示,不承諾其代幣未來必然升值的前景,由投資者自行判斷風險收益,這樣的ICO顯然不屬于非法集資。
玩忽職守罪適用法律時效應如何理 | 形跡可疑被盤查時如實供述了是否 |
明知他人報警而在現場等候是否構 | 盜伐林木罪如何舉證辯護?上海著 |
上海著名刑事律師為您講解盜伐林 | 刑事案件中如何認定口供認定與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