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刑事犯罪案件律師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對民主、法制、公平、安全、環境的要求不斷提高,關注、關注的焦點不斷轉變,社會主要矛盾不斷轉化。我們還要研究一下,為什么人們吃得飽,穿得暖,有錢,閑得無聊,還有很多不滿足之處?由于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內在需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最高檢領導道出了20年來刑事犯罪發生變化的原因。如何才能適應新時代的變化,為人民群眾所想,為社會發展所需所急,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國家治理提出的更高要求?先要對這些變化有更深刻的理解,感覺,這是我們做分析的起點。
本文介紹了20年來我國刑事案件發生的變化,語言凝練,內容豐富,是站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改革開放40年這兩個大背景下,用短短的幾行字深刻勾勒出20年來的脈絡。一般而言,就是“一降一升”兩類數據:嚴重暴力犯罪和重刑率大幅下降,新的危害經濟社會管理秩序的犯罪大幅度上升??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法定犯罪的類型和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重點是,影響民眾安全感的嚴重暴力犯罪持續減少!個人安全畢竟是“本錢”,其它一切都是“浮云”。例如,20年來,故意殺人已從19000多起減少到9700多起,搶劫已從106,000起減少到20,000起。
"每年報告的刑事罪行數據。但是對20年的數據進行分析,今年只有一個,”報告起草小組負責人介紹說?!缚缍甑馁Y料對比,不但能更直接地反映刑事案件的整體趨勢,也能更清楚地反映世情、國情、社情的動態變化?!?/span>
與世界各國進行橫向比較,中國的刑事罪的演變情況基本符合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律。目前,經濟犯罪已成為發達國家乃至全球關注的焦點,發達國家傳統暴力犯罪所占比例呈下降趨勢。例如,根據FBI的數據,在1993年到2017年間,美國的暴力犯罪下降了49%,這是由FBI提供的。近幾年來,美國洗錢、金融機構欺詐、貪污、反政府欺詐、證券欺詐、侵犯版權和醫療衛生等經濟犯罪呈上升趨勢。
"二十年來,刑事犯罪變化近在眼前,每個人都會感到暴力犯罪案件有所減少,但并沒有特別關注、思考。這份報告的分析意義已經超出了20年數據變化的范疇。不管是法學理論研究,還是司法實踐,甚至是社會治理,都有重要的參考依據。李奮飛,中國人民大學訴訟案例研究中心主任,表示,犯罪結構發生變化,司法理念、政策應如何跟進、調整?整個社會都要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更加深刻的認識,更加深刻的思考。同時也使該報告更具史料價值,更能為人民負責,為歷史負責,為法治負責。
管理大趨勢:
洞察時代潮流的規律性。
對歷史的跨界分析是為了更好地預測未來的趨勢,在總結犯罪趨勢、司法規律、治理狀態的基礎上,綜合分析社會治理在何處,如何去緊跟前進。
二十年刑事罪的數據變化表明了什么規律?在最高檢的工作報告中有這樣的回答:嚴重暴力犯罪和重刑率下降,反映出社會治安狀況持續改善,人民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安全感;新的危害經濟社會管理秩序犯罪不斷上升,顯示出社會治理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人們對社會發展的內涵有了新的期待。
刑事罪行的變化如何牽連到司法體制、法治建設和社會治理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隱藏了哪些深刻的因素?咱們一起去。
--人們的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有沒有”的問題基本解決了,“好不好”、甚至“更好”的問題也基本解決了,人民群眾開始關心更高層次的“民需”。人民不僅希望吃飽、穿暖、住好,而且希望食品更安全、生態更好、服務更平等、社會更和諧;不僅希望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不受侵犯,希望個人尊嚴、感情得到更多尊重,希望個人權利得到更有效的保護;不僅希望現實安全,而且希望未來十年、五十年能有長遠的安寧;不僅希望個人權益得到保障,而且更重視參政問政,更加重視社會問題。就是普通百姓更多的“關心”“比較真實”和“越界”,讓一些心存僥幸、暗中活動的犯罪浮出水面,落入法網。
刑事罪行的變化與人們的法治意識、維權意識的提高有很大關系,傳統的犯罪行為自不用說,人們對一些新的犯罪行為“零容忍”,過去有些不被視為犯罪,現在也被視為犯罪,不僅越來越習慣于用法治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而且越來越善于用法治思維參與經濟社會管理秩序的維護。全國基層人大代表、江西省建筑集團瑞金萬年青水泥有限公司熟料車間黨支部書記黃文生形象地說,“你問的是知識產權,也許老百姓解釋不清楚,但是城市里的年輕人,現在誰也不買盜版,遇到了還會抱怨;村里有人賣假種子,村民們也從過去的‘跳腳罵娘’,變成了現在的‘送你入獄’;老百姓現在不僅為自己爭取權利,還為社會除害。”
--各國的法治越來越嚴格。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法治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基本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在這個不同尋常的歷史進程中,刑事立法不斷出臺,新的犯罪罪名不斷增加,新的犯罪行為由“無罪”變為“有罪”。
例如,隨著機動車數量的迅速增加,2011年醉駕入刑后,道路交通安全犯罪也出現了較高的增長。這類犯罪在2019年檢察機關起訴的犯罪中占18%,首次在各種刑事罪行中占第一位。而且多年來,盜竊罪一直名列前茅。
例如,近年來“大熱”的知識產權侵權案件中,假冒注冊商標在過去并非犯罪行為,直到1993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關于懲治假冒注冊商標犯罪的補充規定》。1997年,修改后的《刑法》第一次將“侵犯知識產權罪”作為獨立的犯罪種類以基本法的形式加以規定,法網更加嚴密?!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司法解釋,對侵犯著作權的處罰也是嚴苛的。2004年,復制數量超過5000份的作品,屬于“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2007年,復制2500份的作品,屬于“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2011年,為了牟利,未經授權的網絡傳播行為,也屬于“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
"法治越來越嚴密,反映治理越來越精細,在改革開放初期,有些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的狀況早已被滌蕩一空,過去一段時間里,打擦邊球、混水摸魚的行為也被列入‘黑名單’。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空軍工程大學裝備管理與無人機工程學院講師古清月表示,“法治之網只有越織越密,再‘新’犯罪也無從逃脫。”
--執法和司法越來越嚴格。通過執法司法的經驗積累,司法解釋的逐步完善,使發案量雖然沒有明顯增加,但立案查處數卻大幅增加,這反映出執法力度的加大,也把一些界限模糊的犯罪行為從角落揪了出來。
二十年的案件資料是最好的注腳。他說:"在1999至2019年間,除了報告中提到的對擾亂市場秩序、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和侵犯知識產權的犯罪行為進行起訴,其他危害經濟社會管理秩序的犯罪也出現了相同的趨勢。以破壞環境資源罪為例,檢察機關起訴的此類犯罪增加了10倍,金融詐騙罪增加了2.5倍,利用電信、網絡犯罪從2017年至2019年間平均每年增加31.5%?!干仙牟皇鞘聦嵣系幕靵y,而是更嚴格依法辦案,經濟社會秩序更好了,統計數字有‘上升’有‘下降’,這是符合規律的?!?/span>
上海刑事犯罪案件律師 加強對執法司法機關的打擊,體現的是更好地落實“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要求,折射出全面依法治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