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犯罪完成形態即犯罪既遂的標準從根本上說看行為是否齊備具體的犯罪構成要件,因不同類型的犯罪法律設定的構成要件要求有所不同,所以既遂的判斷標準也不應具體分析,大致說來,主要是結果犯、危險犯、行為犯以及舉動犯,對既遂各有不同的標準。
行為犯,只要實施了刑法分則規定的某種危害行為,即構成犯罪既遂。
危險犯,以刑法分則規定的足以造成某種嚴重后果的危險的出現為犯罪既遂。
結果犯,以刑法分則規定的危害結果的出現為犯罪既遂。
對既遂犯直接按照刑法分則有關條文的規定處罰。
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根據具體傷害情形,損害程度的不同,量刑標準也有所不同,具體分為三個量刑幅度:
1、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6級以上)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